牙科知識人人須知(49)再談牙醫道德

幾天前一位女士打電話談起她的經歷:幾年前她需要做兩個前牙牙冠,一位牙醫隨隨便便之前給她洗洗牙。現在她牙周病很嚴重,前牙移位,牙齦退縮,需要作牙周手術,她害怕效果不好,說她哭都來不及,她埋怨那位牙醫當時沒有告訴她必須定期囘診所保養。如果那位牙醫真的沒說,那末他不對。但是普通老美都知道每年應洗牙兩次,如果這句話出自與牙醫,美籍華人可能心想牙醫動機不純。我多次聼病人說他們前位在美行醫的中國牙醫曾對他們說過“有痛再回來”。似乎這這些牙醫學乖了,不願成爲“唯利是圖”嫌疑。“有痛再回來”口號可能在幾千年前的中國行得通;沒有預防爲主觀念在法律健全的現代化的美國遲早行不通,最後對醫生病人都沒有好處。

上一周一位從馬來西亞來的三十嵗先生自費來診所,詢問爲什麽他上門牙之間出現縫隙,全面性檢查(包括多張X光片)表明他患有晚期牙周炎,兩顆牙齒保不住,需要植牙。他也挺後悔,五年前他有牙科保險,看過一位老美牙醫,得到一個五千美金治療計劃,他抱怨醫生不給他做任何解釋,他專業英語術語也不好,總之,他不服氣,囘馬來西亞找一位從澳大利亞來的牙醫,後者不做任何X光檢查說他的牙齒挺好,普通洗牙就行,這樣耽誤他病情許久。他也後悔自己不愛護自己,從不用牙綫,平常還嘲笑太太傻乎乎地每天用牙綫,電動牙刷。最後我還是遵囑他虛心(不恥下問)地向老婆學習日常口腔保健,及時囘診所治療。

俗話説忠言逆耳,病號縂希望醫生說沒問題,這種情況挺少發生,進一步檢查治療往往牽涉費用問題,忠言可能刺耳。這裡所說的忠言首先需要建築與實事求是,然後從病人長遠利益出發而提出來,提出來醫生需要很大的技巧和同情心,搞不好醫生成爲“嫌疑犯”。

前兩周一位將近四十嵗先生由於牙周膿腫就診,前幾年他到老美診所作過深洗兩次,感覺不舒服,他認爲牙醫沒把他儅人治,他全家除他之外都是醫生,他選擇回國請親戚會診,後者說他牙齒不錯,沒必要作深洗,現在他的牙周炎嚴重,出現症狀,治療很棘手,花費不低。不難理解他的親戚當年並沒有作實事求是的檢查,似乎挺為病人眼前經濟利益着想,從現在來看,那樣做反而害了這位先生,總之,判斷醫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千萬不要撿了芝麻,掉了西瓜。下一期我們討論爲什麽有人不喜歡洗牙。

魏心牙科博士Xin Wei, DDS, PhD, MS 2006年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