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出生于中國福建省福州市,父母親(魏振年,陳慧珍)是福建医学院婦產科医生,他們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(德國派),當我稍懂事時,父親從蘇聯進修婦產科内分泌回國,可能深受西方影響,他常常吻我臉蛋,我說“爸爸鬍子像牙刷那末硬”。雙親出生于窮苦家庭,經過他們努力,家境有所改善,他們希望後代借助現有條件,提高自己。他們宗旨是搞好身體,熱愛學習。他們對子女吃穿從不搞特殊化,他們的口號是有什麼東西就吃什麼,不要挑食,這樣容易在最險惡的環境下生存下去。他們鼓勵小孩參加體育運動,父親有時默默無聞地陪我長跑。在學習方面,母親是我中文啓蒙老師,她還教我寫毛筆字,父親教我改寫短文。小的時候是在十年動亂中度過,家教和自學可能就顯得很重要。

父親回國后,一邊看病人,一邊在福州合祖醫院(現在市一醫院)一個實驗室養兔子做臨床研究,後來(文革后)他用猴子做計劃生育研究,他宣揚的是居里夫人和諾貝爾獎金,崇高的理想一直是我人生的動力。父親也希望我成爲一名外科醫生,因爲他醫學院畢業時很想儅外科醫生,但是他聽從共產黨的安排,成爲婦產科醫生。他的熏陶讓我感覺到只有有志氣的男孩才能成爲外科醫生,好像開刀才是幫助病人的最好方法。小的時候我們一直是住在醫院後院,時常父母帶我上婦產科辦公室,那裏有奇形怪狀胎兒和嬰兒標本,儘管不願意上那裏玩,但是萌起長大后挽救那些硬邦邦的小朋友(起死回生)的想法,另外在學校裏,身體缺陷的同學縂受到嘲笑,我們能爲此做些什麼呢?婦產科傍邊是病理科,那裏有一位醫生(叫楊代興)常常讓我上那裏玩,介紹顯微鏡,細小的頭髮在顯微鏡下像棍棒一樣粗,多年後我在异国他鄉用顯微鏡作了九年研究。在醫院後院住的壞處是當病人治療無效死亡時,家会砸醫院玻璃,從早到晚。“出事的”醫生怕挨打,躲在宿舍裏,不敢上班好幾天,有時陪小朋友玩,更多時間看書學習,提高醫術。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深深留在我的腦海裏。那時在醫院宿舍住,目睹很多醫生包括老主任清早晚上,讀書,他們活到老學到老,給我極大的影響。

十年浩劫期间跟隨父母下放于福建省邵武县(現在已經是邵武市)和泉州市郊,畢業于邵武建民小學,泉州城東中學(初中)。在邵武時我曾经多次跟父亲乘救护车到山区拉重病号,有時病人半路斷氣,我們不得不往回開,在父親身邊,我對死人無所畏懼,可見他在我心目中是多麽偉大的。在泉州,我們住在華僑大學,父親是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,他一有空兒就鑽進傍邊碩大的圖書館,看書學習,備課,寫文章,給同事做講座。他常常帶我上圖書館借書,尤其是數學方面,當時華羅庚,陳景潤是中國聞人,當時我又是那麽希望成爲一個大名鼎鼎的數學家。文革后期我們終于回城了,我草草率率地畢業于福州第一中學(高中),當時沒有上大學機會,好不容易在福州一家集體辦的汽車配件厰找一份學徒工工作,第一年月薪十七塊人民幣,每年加一塊錢,好處在於學會如何畫機圖,製作簡單工具設備,提高手藝,當年師傅現在住在香港。

看星星,看月亮,只盼著深山出太陽,中國大學終于開門了,统考前,傍晚踩著自行車,帶上小木板凳(折疊式),到福一中大廳補習功課。高考后,選擇高校可傷腦筋,十年高中畢業生競爭有限的學校,每位考生只有三個選擇,清華北大是夢寐以求的學府,其次上海交通大學也不錯,最後要考慮繼承父業。當時學術風氣不好,太拔尖要打成右派,走資派,當醫生好像不容易出頭露面,過個平安生活,但是長輩不願意讓兒子儅醫學醫師,因爲工作太辛苦,要上夜班,風險也太大了,容易出人命,尤其是婦產科,一出事,兩條人命。爸爸的朋友(五官科主任)提醒我們說牙科不錯,反正我也愛刷牙。在特定社會時代,我們不得不量力而行,我们不愿意錯過千載難逢的就学機會,總之我們最後選擇當時最不熱門的學科:牙科為第一志願。陰差陽錯,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係從福建招收五名學生,包括我,給我一次機會,開始了牙科生涯,我對它始終如痴如醉,回想起來一切真湊巧。

小的時候我多病,吃了不少葯,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手術都嘗過,瘦小身體,加上笨手笨腳,容易出外傷,父母就是我的医生,也無意中教我如何正确处理伤口,久而久之我也了解一些皮毛。我也喜歡向外婆等大人學針線活,点火生炉子,杀鸡杀鸭杀鱼。家長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治疗病人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,只有多學知識本領,什麽事都要做,髒活重活,不要怕吃虧,這樣才能幫助他人。媽媽要求我誠懇待人,不得有半點虛假,儅我遇到困難時,她鼓勵說和尚是人做的,換一句話説,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我犯錯誤或者知難而退時,父親的口號是跌倒后,爬起來再跑。

當我进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系,倍加珍惜平生第一次正規學習機會,放假回家父母教我打外科结,我不厭其煩地練習,但願有一天熟練地應用于臨床上。我特別喜歡病理學,每踫到一個病例,無論是全身疾病,還是口腔方面毛病,縂想知道病人爲什麽生病,怎麽讓他早日康復,大體解剖學,組織學,細胞學,生化上的變化是什麽,一一在我的腦海裏出現。國内口腔係強調全身疾病,這一點現在顯得尤其重要,因爲在美國行醫一般是單槍獨馬在自己診所工作,不再有上級醫生了,也不容易轉科會診,疑難病例必須靠自己處理,對全身疾病不熟悉,很多業務不敢發展,不方便病人就醫毕业后在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科工作几年,遇見過良師益友包括主任(現遷移紐約)和楊子旋主任,後者在一次開會后非常興奮得告訴我“小魏,北京四川教授在美國進修后,作了一些頜面部美容手術,漂亮極了”。君子一席談,勝讀十年書,我決心儅一位口腔外科醫生,幫助那些頜面部畸形的人。幾十年前,在中國保守牙齒矯正方法(戴矯正器)不普遍,醫生往往需要借用外科手段矯正成年人頜面畸形。通過考試又回到母校攻读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硕士,导师張錫澤,邱蔚六国内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。畢業之后我又回到福建省立医院,在上級醫生協助下開展一些外科矯形手術。

文革后,大陸學術風氣大有好轉,不少年輕人出國深造,喚起我追求諾貝爾獎金之夢,科研可能防止口腔先天性畸形,幫助更多不幸的家庭,當時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王一飛校長對我鼓勵很大,要我追求,珍惜每一天。申請兩年之後終于被美國北卡大学醫學院錄取,攻读理学博士(博士導師尤其賞識我劃簡易圖的能力),在加州戴维斯分校作几年博士后,在这二个期间用老鼠,雞蛋,猴子搞口腔颌面部发育研究,同時教書,幾乎繼承父親的衣缽我十分喜歡科研教學,但是發現自己在這些方面發展有限,然后又在父母,妹妹,太太的鼓舞下,我勇敢地踏進南加州大学攻读牙科博士,讓我吃驚的是我學得很辛苦,但是學得很多。美國牙科學院畢業生不必當住院醫生就可以行醫,但是我還想深造,當一名美國口腔頜面外科專傢,第一年申請失敗,然後到亞特蘭大愛默日Emory大学口腔颌面外科进修一年,但願對第二年申請有幫助,但是還是失敗,那時我決定再次改變努力方向,到肯他基州(Kentucky)大学牙科一年总住院医生,再多學些本領,做好一名普通牙科醫生。二零零三年在亞特蘭大一家牙科诊所找到一份工作,兩年后有了自己診所。在朋友建議下,創辦牙科知識人人須知專欄,每週在亞特蘭大中文報紙刊登一篇短文,得到當地讀者歡迎。越來越多讀者建議讓這專欄上網,他們可以隨時閲讀。好了,現在您們的願望實現了,但願全球華人能多接觸些口腔方面知識,避免或者尽快解除痛苦。

雖然已經與諾貝爾獎金無緣了,但是那顆心是永遠不會停止跳動的,每一天都帶有那種追求的精神去上班,默默無聞工作,甘當無名英雄,每當我診斷正確,治療成功時,心情是那麽舒暢的,仿佛走上諾貝爾獎金領獎臺,自我陶醉。如果治療不成功,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向病人解釋。

    個人愛好有籃球,游泳,陪女兒玩,培養她成爲一位獨立的女性,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,也成为一位牙医。這份歷可能不會到此爲止,因爲筆者仍想繼續努力,南加州牙學院畢業以後,每年參加各種各樣學習班,尤其是牙齒矯正和植牙,如果工作需要,他還會當學生,就是中文這門學科也是學海無邊。谢谢遊覽!最後允許我借用這塊寶地感謝生我育我的爸爸媽媽,很慚愧至今仍无法報答他們的恩德,但願他們能接受我的歉意

魏心 Xin Wei, DDS, PhD, MS

初稿二零零八年一月一日,最后一次修改06/23/2018

Smile Again Family & Cosmetic Dentistry  

4317 Abbotts Bridge Road, Suite 4

Duluth GA 30097

USA

770-814-22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