粘性骨块用于上颌窦内提升

我们将使用粘性骨块做上颌窦内提升。抽血,一个红试管(含促凝剂),离心每分钟1500转,3分钟,提取上清液,与异体骨混合,几秒钟骨粉就开始凝聚(录像)。右上六缺牙区切开,开始用2毫米钻头钻洞,深度4毫米,如何使用2.8,3.6毫米园钻头(对上颌窦膜安全),4-6 毫米深,由于上颌窦底板是斜型,没有突破感。接着想利用粘性骨块和报废植体,把骨块送上去,这时骨块相当硬,必须事先剪成适当大小,然后用报废植体(4x10毫米)慢速推上去(录像2,图一(*骨块))。数次提升后,放置4.5x8.5毫米正式植体(图二),调整植体深度(图三:<),在稍微暴露植体表面放置骨块(图四:*)。其实愈合基台没有就位(图五:>),更换后没这个问题(图六)。

提取上清液后,红管再次离心,同样速度,5分钟,便形成PRF(胶状,上面黄色部分,图七),由于试管在离心机放置角度缘故,PRF与下面红血球部分(深色)交界处是一个斜面,制作PRF膜前,必须在交界处下面剪(图八白斜线),因为在交界处有效成分浓度最高,请看录像(虽然剪的太高些)。制作完毕的PRF膜可以覆盖图四骨块表面,但是用于图一之后,塞入上颌窦(录像),目的促进上颌窦膜修复,万一提升时出现隐形破裂。术后五个月放置5.5x4(4)毫米基台,未完全就位:基台与植体之间有间隙(图九:>),可能牙槽嵴阻挡(*),直径小的基台容易就位(图十),植体根尖空间(上下)也缩小(图十一)。

Return to No Deviation 7-11 另外一种提升方法 (Dr. Wang)
Xin Wei, DDS, PhD, MS 1st edition 08/17/2020, last revision 01/18/2021